沉没辊生产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小缺陷,比如沉没辊划伤,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?影响因素有哪些?
事实上,影响因素很多,例如,在设备方面,一般有以下原因:
A.潜辊装置的机械结构,从增加摩擦力的角度出发,首先要考虑潜辊表面的沟槽类型。这有两个原因。首先,锌是重金属,其液态锌流动性差,粘度高。在带钢与沉没辊的高速运动中,带钢与沉没辊之间容易形成一层薄的液态锌膜,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,降低了带钢与沉没辊之间的传动摩擦,容易造成沉没辊划伤缺陷。因此,凹槽必须有利于锌液在带钢和沉没辊之间的流动,防止锌液滑动膜的形成。其次,在设计沉没辊表面的凹槽时,需要使沉没辊和带钢处于最佳的受力状态,并尽可能提高它们之间的传动摩擦力。因此,在设计潜辊表面的沟槽时,必须考虑以上两点。
B.轧辊表面材料的要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由于沉没辊的特殊工作位置,沉没辊表面的材质要满足三个要求:1。耐腐蚀性,2。硬度和3。粗糙。
C.沉没辊自重的影响。从动力学角度来看,影响沉没辊驱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沉没辊的自重。在正常生产条件下,沉没辊受到带钢的正压、带钢与沉没辊之间的摩擦力、带钢与轴承座之间的力以及自身重量的作用。从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看出,上述四种力的合力可以分解为径向正压和径向切向力,其中径向切向力是沉没辊转动的驱动力,其大小直接影响沉没辊的转动。
D.沉没辊装置的结构设计要求,要求沉没辊装置必须设计成解决轴向固定问题,防止沉没辊在旋转过程中轴向滑动;特别是对于一些形状不良的带钢,如厚度不等的楔形带钢,在与带钢接触传输时,带钢与沉没辊之间的应力不均匀,容易造成带钢跑偏,导致带钢在沉没辊上轴向滑动,造成沉没辊划伤缺陷。轴承与沉没辊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;间隙过大容易造成沉没辊径向跳动。